许适没正面回答,又把问题抛给叶迟宣,“这么说吧,抛去那些见解默定,只由你来看,由你来思考,你觉得她们的感情线是什么样的?”
女一号陆安,女二号陈镜予,男一号吴应堂,三个人都没有感情戏,却又青梅竹马惺惺相惜。
“一般人,大概会觉得吴应堂暗恋陆安吧。”叶迟宣斟酌着,“一开始在街道上,只是一个背影就认定她是陆安;那么多次被陆安用枪指着,始终都是微笑着立在枪口下;后来打仗,生活物资紧缺也依旧把碗里的肉块挑给她;还有……”
顿了一下,似是在刻意强调:“你在写吴应堂死的场景时,他看着天空,脑中想的是他初去英国时,陆安在码头接他,眉眼弯弯道欢迎来不列颠。”
许适:“那也许,只是因为把她当妹妹呢?”
“所以我说,只是直觉而已。”
许适不满意她的回答,“你还是有所保留。”
“的确,我还有一个观点。”叶迟宣犹豫着,“但是我不知道正不正确,因为确实有点瞎扯硬拗,这在你这个原作者面前太过于班门弄斧了些。”
许适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你可以说说看,毕竟真理永存。”
“好吧。”听见许适这么说,叶迟宣决定破罐子破摔:“你写吴应堂死时,眼前的最后一个场景、或者说最后一个记起的人,是陆安。”
许适点头做答。
“这种手法在文中出现过两次,第二次是陆安重新回到剑桥后——那时候战争已经结束——她在国王学院大学生草地前的那条椴树林荫道上又看见陈镜予的身影。同样都是幻觉臆想,你对虚幻中对方的描写手法也都很相似。所以我认为……吴应堂会喜欢陆安……”
“前提是陆安喜欢陈镜予。”许适说。
“是的,前提是陆安要喜欢陈镜予。”话题进行到这里,叶迟宣脑中的疑云也逐渐被拨散,“但是我想,这个前提是成立的。”
叶迟宣肯定道:“你说过,你文中的角色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她紧盯着许适,“陈镜予的原型就是长亭,对不对。”
嘴上问“对不对”,语气却是陈述句。
对不对?
当然是对的。
许适忽地笑了,“怎么会不喜欢呢?从一开始就是喜欢的。在长沙城再一次看见长身而立的她;在师长办公室门前紧张地不敢敲门,被对方安慰就在自己身边;破译出密码后下意识寻求对方的肯定;小心翼翼假借赏月说今夜月色很美,怀着小心思默不作声告白,听见对方理所当然回应是很美,就开心地不得了,好似对方也回应她了一样,自欺欺人也很开心。”
——“陈镜予,今夜月色很美。”
——今晚夜色很美,和我一起看月色的人也很美,我想与你分享我的整个世界。
——我喜欢你。
喜欢谁呢?
陆安喜欢陈镜予,却至死都未曾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