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但凡刘彻对于苏季顼所说的话静默不言,看在众人的眼里,就是天子并未对苏季顼乃至于泾渭学宫发怒,天子竟然连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都能置之不理,普天之下,还有什么样的话不能说?
泾渭学宫不仅可以成为稷下学宫那般,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更能够包容对于朝政时事的批判,对于朝廷的不满,乃至于对于当朝公卿甚至是天子的非议。
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苏季顼直言不讳地说了汉室天子鸟尽弓藏,刘彻日后如果真得对文锦翁主如此,天下间定会有流言纷纷,指责汉室忘恩负义,屠戮忠臣。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年周天子尚且不能堵住平民的嘴,汉室天子也不能。他们能够杀尽天下有功之臣,可是汉室的祸患从来不会停歇,边疆蛮夷屠之不尽,汉室仅仅依靠天子一个人就能千秋万代了吗?
更令刘彻震惊的是,苏碧曦竟然把刘彻内心最隐晦的猜忌摆在了明面。
苏碧曦就是文锦翁主,她的才能修为,她预知未来,她拿出了一样又一样功在千古的物什,她掌握了汉室的铸币,,她成了汉室最大的钱袋子。
只要苏碧曦想走,刘彻根本留不住她。
刘彻是汉室天子,要说他心中没有一丝一毫对于苏碧曦的忌惮之心,那是决计不可能的。他连自己的亲生母亲王太后,亲生的几个姐姐,心中都是权衡利弊,然后才是血脉亲情。
苏碧曦是他心中最特殊的一个人,是他这么多年来唯一动心的女郎,也是他最为忌惮的人。
以苏碧曦的才华,投到任何一个诸侯王账下,都能助这个诸侯王成就帝业,区别只是更麻烦一些罢了。甚至她投到匈奴,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匈奴往西的西域,百越以南,东北以北,天下何其广大,以苏碧曦的本事,哪里去不得。
这样的苏碧曦,刘彻怎么可能不生出猜忌之心?
再者,苏碧曦与刘彻结识至今,这么多辰光,一直未有身孕,也不愿住到汉宫中去。即便是大婚过后,刘彻也很清楚,苏碧曦更愿意住在翁主府,而不是在椒房殿。
她一直清楚地说过,绝不能容忍刘彻后宫里的妃嫔,也不能跟王太后共处。
刘彻后宫里的妃嫔不多,都是刘彻宠幸过的妃子,此生都不能再出汉宫,只能待在汉宫里面老死。刘彻自己也越发对于王太后不耐,自是能够理解苏碧曦。
至今为止,联系刘彻跟苏碧曦的,只有他们之间的情分。子嗣是男女之间血脉的延续,是两人最深的纽带,奈何苏碧曦就是不易有孕。
情分这种东西,身为汉室天子的刘彻,如何能够完全放心。
不知何时开始,他竟然开始害怕,害怕苏碧曦会不耐烦他,不耐烦他的后宫,不耐烦王太后跟外戚,不耐烦数不尽尔虞我诈,忽然远走高飞。
刘彻很明白,苏碧曦的志向并不在功成名就。她好似已经经历了无尽的繁华,只是年轻的身躯里,竟有着极为倦怠的情绪。
苏碧曦今日走出了这一步,刘彻如果发作了苏季顼,就相当于避无可避地跟苏碧曦之间产生了裂痕。苏碧曦在大婚之前安排了这一幕,就是希望把二人之间最后的猜忌挖去,也是给彼此吃下一个定心丸。
再者,刘彻能够如何发作苏季顼,说他说的不对,还是说他不尊孝文帝孝景帝,还是说汉室没有苛待功臣,没有兔死狗烹,还是直接把大放厥词,非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干人等统统抓了,尤其是苏季顼?
刘彻但凡把他们都抓了罚了,甚至是罚了,日后还有谁再敢对他说一个不字,还有谁敢放心大胆地给汉室卖命?鬼谷子一脉,会束手待毙,任由刘彻将他们肆意宰杀?
这是苏碧曦花了多少心血建成的泾渭学宫,这是她寄予厚望,希望能够继承稷下学宫道统,发扬百家争鸣的地方。
刘彻如果这么做,岂不是正好印证了苏季顼所说的,猜忌苏碧曦,甚至可能日后对苏碧曦如同周勃周亚夫一般,鸟尽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