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悟道(1 / 2)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河图形圆,阴阳合一,无为自然之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圣人又有何相可着?念及此处,守定心性,远观其物,物无其物;外观其身,身无其身;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忘了自己为何人,在何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万念俱灭,唯有一灵独存。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至此境界,天命是什么?这个须臾不可离的“道”又在哪里?

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百尺杆头,更进一步。那独存的一灵也不存在了,身心虚明透彻,与无始无终、无增无减、不生不灭的天地宇宙本性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此时此刻,只觉天地万物莫不是由自我本性流出。

原来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道就是天命,就是天理,就是良知。

道就在眼前,就在万物之中,就在每个人的心里!

“鱼跃鸢飞,无处不是化境。水流花开,随时都见天机。”

“有人问我修行事,月在天边水在瓶。”

王阳明终于在不着一物的心境中,大彻大悟,明白了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是怎么一回事,领会了圣人之道,不禁欢呼雀跃,状如疯癫。

从此,世上的名利是非、荣辱得失,甚至生死问题也不能束缚他了,他成了一个心灵自由的人。

通过龙场悟道,王阳明领悟到了一种独特的境界,他在磨炼中,“我”与万物融为一体,心胸洒落如光风霁月,获得了能够“参赞化育”的大智慧大雄力。

简言之,王阳明终于认识了真正的“自我”,心灵得到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他的智慧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了。

直到此时,他的内心才真正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敢于承担世上的一切事情。

在平常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沉溺于各种声、色、名、利的诱惑之中,杂念纷纭,往往是心里想做一件事而不能去做,反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这就是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没有一种定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当我们不断逃避自己的责任,无法面对问题时,身心就在经历着一个自我挣扎的反应。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摆脱外物的束缚,这种自我冲突将会愈演愈烈,不断撕裂身心,使能量白白地损耗。

唯有不断地调整意识,使其进入一个宁静、虚无、寂寥寥,最终不着一物的境界中,洞察力提升了,对世间的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无为”中灵活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灵的强大不在于征服外界的什么事物,而是看它能不能认识那个真正的“自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古人对恬适心境的一种体会,一种道法自然通透纯明的至善境界。

王阳明悟到了“道”的奥秘后,心与万物为一体,看到任何外物,都能从中发现独特的造化之美,拥有恬淡自然的赤子心态。

但是,王阳明追求的不仅是这种闲适自在的心境,他还要更进一层,与那种能够支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神秘力量融合为一,探知隐藏在世间万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如此方能达到“无心于定,却无所不定”的逍遥游境界,也才能拥有创造一切、成就一切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