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督查(2 / 2)

农业中华 郁榕 1556 字 19小时前

另一侧的工厂楼房的第一层是销售产品的柜台,已经有一些产品在销售,但是不多,似乎还是试用品。

一个农贸市场正在修建。

两年时间,云龙镇变成了新民镇,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它在向轻工业小镇的方向发展。

刘英上船前往南张街时叹了口气道:“现在我相信你说的那句话,给你十年时间,还真的能办成你想办的事情。”

张春微笑着不回答。

沿河就看见公园里几个男男女女,年轻人坐在岸边看书。很用心的样子。

“农学院的学生还要到这里来?”刘英奇怪地问。

张春有些尴尬地说:“那是纺织厂、油脂厂、日化厂的研究员,厂子要么原料不足,棉花还是小苗呢,要么还没建好。我让他们每七天必须休息一天,不然都成书呆子了。事实上,你看,他们还是书呆子。”

“开工不足?为什么不收购棉花和棉籽。”

张春看了王家集乡长一眼说:“现在原料都在大户手中,别人卡我脖子呢。”

刘杰大笑:“就准你卡别人脖子,不准别人卡你脖子。有这么好的事情?”

南河,河上来往的上船很多,以至于和两边设置了航标。南河的河床经过了清理,航行颇为通畅。

南张街首先入眼的就是杨家客栈太白楼,罕见的四层建筑,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与新民镇的简介风格不同。这里完全就是传统建筑的样式。整条街的风格都是一模一样。

云龙镇被焚毁后,太白楼放弃了新民镇,因为那里成了工业小镇,而南张街是商业小镇,这才是酒店客栈生存的土壤。再加上张春推荐,杨家就选了这里,非常显眼。杨家的土地已经卖给了张春,他们专门从事商业。

南张街的街道狭窄多了,不过一样整洁,沿河的小商贩已经消失,那里成了绿化带。有一些人在石桌石凳上纳凉。这里河边的杨柳就大多了,高大的垂垂杨柳,显得诗情画意。各种山货、米店,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五金小工具都在这里找得到。一家家商行林立,再往前就是码头,码头上停着一溜商船,一船船货物上上下下,十分繁忙。商铺的后面似乎是货场和仓库。上下的货物都是从里面用人工搬出来的。

南河上来往的商船比云龙河多多了。不过这些商船一般都不过桥。

南河桥古色古香的样子,一些骡马队正拉着用帆布盖好的货物,过桥沿着河畔的公路走向石女山方向。

刘英过了桥才找到码头下船。穿过南张南街,利济医院的规模扩大了两倍,因为这里还有两块牌子,新民医学分院和新民卫生基金会。街面上还有一排房子,是新民医药品公司,出售的主要是医用酒精,葡萄糖,生理盐水,金银花液,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医用纱布,医用棉球等等。

“怎么不是新民医院啊。”刘英奇怪地问。

“这是和温州利济医院合作办的,利济医院的陈葆善先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院长顾文宽先生就是利济医学堂的学生,在利济医院当很多年的医生。所以得到了陈葆善先生的首肯。叫做利济医院。至于新民医学分院,是因为这里的医学理论应该算得上是中西医结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所以陈葆善先生建议使用新民医学分院的名字。”

“喔?看来你隐瞒的东西还真不少,你不仅对宋教仁先生隐瞒,还对我也隐瞒了。”

张春呵呵一笑:“医院的野心不小,但是我知道创立医学新风是多么难的事情。我们可能中西医都不相容,还是瞒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