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与狼共舞(2 / 2)

整个内容分成捧杀、融合、拉拢、发展、削干、功成六个阶段,并且在每个阶段备注有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期间应如何对付,非常详细,一目了然。

而发展作为主线,一直贯穿整个计划。

便如目前的捧杀阶段,利用郑芝龙小心谨慎不欲与朝廷翻脸的复杂心态,为大明谋夺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南洋筹措五百万斤粮食,再令其北上杀虏,端的一石三鸟,好计策。

其一,粮食用于救济灾民,减少国内混乱,稳定民心。

其二,人口就是资源,既能用于地方建设,又能充当兵源。

其三,郑家北上杀虏,虽说不是大规模的血战,可多少要损失部分兵力和物资,委实妙不可言。

关键是郑芝龙已经同意并且准备去实行,其一方面说明郑家目前没有反意,另一方面说明他们在乎虚名。

反观朝廷,只要擢升郑芝龙为广州总兵官,署都督同知,在有军功的情况下加以褒奖即可,可谓一本万利。

其实话说回来,你不给又怎样,难道这样就可以阻止郑家发展不成?

崇祯从头到尾反复看了几遍,最后闭着眼睛推敲其中的环节,判断其可行性。

良久,他站起身喟然长叹,朝着凤目闪闪的周皇后说道:“皇后所言极是,秦爱卿委实是国之肱骨。

这份与狼共舞计划书,想来满朝文武再无第二人有此魄力、有此眼光布局筹谋,连朕也做不到。”

第一次,崇祯这个高傲的大明君王,脑海里回顾着过往秦浩明的功勋和言辞,以及种种建议,心服口服。

“大伴,你这份密奏中又说些什么?”

许是他感觉关键的已经看过,第三封理应是一些枝末的细微小事,故而他并没有亲自看,而是朝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问道。

“启禀皇爷,您还是亲自看看为好。”

王承恩苦着脸,递过手里的密奏。

难道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否则大伴不至于此?

摊开合着的奏章,崇祯省略一些官场措辞的行文,匆匆浏览一遍,立马知道王承恩脸色古怪的原因。

“荒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堂堂两省总督竟然深入漠南草原练兵,何其荒谬?”

前面两条,总督衙门要收回市舶司,登州水军到舟山群岛剿匪练兵,崇祯都觉得可以理解甚至同意。

毕竟,这都是原先报备过的,现在无非旧事重提而已。

可秦浩明亲自出入草原练兵,并说什么寇可往,吾亦可往之语,简直令他想破口大骂。

至于吗?

练兵关你一个总督什么事情,蒙古草原大明朝廷有多少年没有进入过了,这要出了什么差错,大明的脸面往哪搁?

现在他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吗?那是大明福建、广州的两省总督,是封疆大吏,位高而权重。

这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崇祯真的无法想象后果。

ps:推荐朋友一本新书,《司礼监》,作者是明末小说扛鼎的人物傲骨铁心,已经有完本的几部小说,相当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