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 / 2)

随后几日,徐幼微在宫里,会征得太后同意,到太后的书房看一些书籍,再有空,便去宁府,向师母请教时疫相关的事,借阅相关的脉案、书籍。

四月中旬,她交给孟观潮几个方子,“万一这时节有时疫,我问过师母了,这几个方子,太医、大夫看了,多多少少能得到些启发,甚至于,说不定有能派上用场的。”

孟观潮敛目细看,看完之后,把她搂到怀里,“原来,你也在为这事情忙碌。”

“应该的。”徐幼微趁势道,“我让娘家帮衬着开了个药铺,这几个方子上常见的药草也罢了,不常见的,已经存了不少,到时候,万一能用到,就能解燃眉之急。当然了,要是白忙一场是最好,我由着你笑话我。”

孟观潮当即就笑起来,“怎么可能。这份儿心最难得。”

“那你把这几个方子留着吧。到时候,万一哪一个派得上用场,我们也算是齐心协力地帮那些百姓度过难关。”

“放心。会的。”

.

端午节之前,开始连日天降大雨。

钦天监罗谦的预言应验了。

孟观潮、靖王和六部首脑、朝廷重臣在值房坐在一起,商议应对之策。

有人痛心疾首,慨叹皇朝为何遭此天灾;有人满脸黯然,想象着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的凄惨境遇;有人却是带着固有的冷漠,旁敲侧击地指出灾祸是因灾星降临而起——至于灾星是谁,却是不敢言明。

灾星,不是孟观潮,便是靖王萧寞——傻子也听得出。

之后,这些人便开始了唇枪舌战,相互指责对方的过错。

孟观潮与靖王却似没听到一般,命人备了笔墨纸,斟酌之后,在纸上书写。写完之后,把纸张推给对方。

纸张来回推换之间,其余官员的争论愈演愈烈。

二人唇角俱是勾出一抹含着嘲讽的笑。

争论什么呢?

不外乎是怕担负罪责,怕染了时疫,却又想在这件大事上有所作为——不想冒险,却想得到益处。

可又有什么法子?

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地位,所在意的,只有自身利益。

孟观潮与靖王齐齐站起身来。

官员们的争论因此戛然而止。

“我带兵去赈灾,你们把心放下。”孟观潮说道,“我活着回来,是皇上的功绩,我染了时疫,死了,罪责在你们。”

靖王冷眼看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随太傅前去。我们活着回来,也罢了;我们要是出事,你们,陪葬!”

第67章

众人面面相觑, 神色各异, 等到二人离开才回过神来,看两人刚才交换的几张纸。

纸上写的是跟随二人前去的在京武职人员名单,先前几张, 二人各自列出的名单, 均有被划掉再替换的人名。最终的两份名单, 自是一目了然。

孟观潮与靖王前去南书房面圣。

太傅亲自赈灾, 皇帝并不意外, 意外的是靖王同行。

皇帝遣了宫人, 认真地望着靖王:“你可不能给四叔捣乱啊。”

靖王蹙眉,“这种事,我怎么可能捣乱?”停一停, 实在忍不住, 问,“你不能不喊他四叔么?再怎么样,我们也是手足。”他和孟观潮可是平辈。

“这就是四叔,没得改。”皇帝神色愈发郑重,似是在宣告什么大事似的。

靖王嘴角抽了抽,心说那就各论各的吧,口中则道:“随行人员的名单, 我们已经拟出来了。”

“哦。”皇帝站起身来磨墨,又招呼孟观潮,“四叔,你给我写下来吧。”

这怎么还一口一个四叔了?这小崽子故意膈应他呢吧?靖王气乐了, 起身道:“不敢劳驾皇上,臣来给太傅磨墨吧?”

“好啊。”皇帝也不客气。随后,孟观潮书写期间,他问道,“连日大雨,家里都安排好了?”

“家里没事。”孟观潮和声道。

“那就好。再有,让康清辉、林筱风随行吧?”皇帝说,“新到上十二卫的这些人里,他们两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康清辉略通药理,能帮衬着太医照顾你们两个;林筱风就不用说了,出力的事情,他都任劳任怨的。你们来之前,他们特地前来请示,我跟他们说,太傅要是同意,就可以去。”

孟观潮微笑,“自然同意。”

皇帝却又犹豫起来,“其实,也可以找更好的,比如常洛,还有两个锦衣卫指挥佥事,都比他们更合适吧?”

“皇上已经委婉地同意了康、林二人随行。”孟观潮和声提醒道。

皇帝的大眼睛眨了眨,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啊。唉……我可真是的。”两个人最终要是没去,便是太傅不同意——他话里已经有了那层意思,“以后我会注意的。”

靖王撑不住,笑了,好奇道:“皇上和太傅一直都这样?——太傅一边忙活,皇上一边打岔?”

皇帝看了他一眼,“是啊,太傅能一心二用三用。就是运气好,逮住个奇才师父,有什么法子?”

靖王哈哈地笑。

皇帝瞥了靖王一眼,也笑了。

.

孟观潮一直是雷厉风行的做派,靖王也从不会拖泥带水。二人在南书房逗留一个时辰左右,安排好了——也可以说是交代好了后续诸事,便分头回府,当即准备动身。

对此事,太夫人和徐幼微早已料到。前者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了解,后者是出于前世今生相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