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日印结盟(1 / 2)

国策 闪烁 1735 字 1个月前

普通人,乃至一些自诩精通国际关系的媒体评论员看与印度结盟,就得让印度在经济上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取代中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使印度更加重视与日本的关系,有足够的勇气与中国对抗。

这是最浅显的道理,也是最不可能达到的目的。

日本与印度一样,属于“外向型”经济体,既严重依赖进口资源,又迫切需要出口市场。要想取代中国,就得消化印度的初级工业产品,对日本来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首先日本拥有规模庞大的初级工业,如果大量进口印度产品,将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日本工人失业;其次日本的市场规模与国内消费能力远不如中国,能够消化的进口产品非常有限;第三日本无法取代中国在印度外贸体系中的地位,无法向印度提供包括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等电动商品在内的高端工业产品。

受这因素影响,日本永远不可能在经济领域取代中国。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会发现,印度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市场,实际上是在技术与产业结构上存在的严重缺,陷导致印度在经济上必须依赖某个“市场经济体”,不得不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从而在政治上避免与中国对抗。

回顾中国与日本的发展过程就能发现,这种情况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完全依附美国,除了日本是战败国、被美军占领之外,与日本在战后的产业结构缺陷存在密切关系。直到.世纪年代,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工业体系,在高端领域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之后,日本经济才从根本上摆脱美国,获得了相对独立与重要的国际地位。

中国也不例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前,中国一直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往往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甚至容忍美国在周边地区建立战略封锁网。直到“电力革命”爆发、利用领先其他国家的电力技术进入国际高端制造业领域、打破西方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垄断之后,中国才真正登上大国舞台。

作为拥有1人口的国家,印度缺乏市场吗?

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只要印度经济实力得到提高,印度肯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国。

问题是,在此之前,印度需要足够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数十年的发展中,印度需要进口资源与高端工业产品,自然需要出口商品,至少在贸易上保持收支平衡,才不至于使国家破产。因为印度只能出口只有劳动力附加值的初级工业产品,所以需要一个庞大的海外市场。

对印度来说,中国是不可替代的。

反过来,对中国来说,印度却是可以替代的。

没有印度提供的廉价产品,中国还能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朝鲜等国进口同样廉价的初级工业产品,这些国家也非常乐意取代印度,占领中国的初级消费品市场。

在此情况下,印度有胆量跟中国对抗吗?

很明显,印度需要的不是市场,而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技术,特别是生产高端工业产品所需的先进技术。

能够为印度提供先进技术的只有中国、美国与欧盟(.年底,法国与德国联合成立的“欧洲电力技术实验室”在先进蓄电池开发项目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第一块性能达到复合蓄电池的先进蓄电池,欧盟也因此成为中国与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生产先进蓄电池的实体)。

中国肯定不会为印度提供先进技术,甚至不打算为印度提供相关的制造工艺。

美国出于更加长远的考虑,一直在出售先进技术上有所保留。印度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之后,美国提高了对印度的防范。

欧盟则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向其他经济体提供先进技术的打算。

依靠自身实力,印度能否在.年内研制出复合蓄电池都是个问题。

当然,日本也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早在.,东京大学“电力实验室”制造出了第一块.级复合蓄电池,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日本科研人员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直到.年,1名在“欧洲电力技术实验室”工作了的日回国,日本的科学家才发现,国家情报厅在数年前提供的绝密资料存在严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