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预设的陷阱(2 / 2)

锦衣状元 天子 3386 字 28天前

正如朱浩所料。

杨廷和对於宣府、大同一线局势并不了解,以为鞑靼人的攻势已经消退,毕竟以往鞑靼人的主要行动策略,就是掠边抢夺,加上情报显示过去两年草原上灾情严重,又恰逢达延汗死去后各部族纷争,杨廷和不觉得鞑靼人有能力进犯大明。

现在各处战报趋於平稳,杨廷和作为职业政客,优先事项不是考虑如何稳定宣府局势,而是要遏制小皇帝收拢宣大军权的野心。

杨廷和找左都御史金献民商议此事。

金献民见杨廷和来访,便感觉事有蹊跷,等杨廷和说明白是要彻查宣大一线是否虚报战功时,便明白此举是在针对皇帝。

「情况不明,只能先去查查看,但不知……要查到如何程度?」

查虚报战功,要看查到什么人头上。

若只是查到边将身上,就不要往上牵扯文官,但若是要把事闹大,那连巡抚、总督级别的官员都要跟着背黑锅。

杨廷和道:「你认为应当查到如何地步?」

金献民叹道:「如今西北百废待兴,若是於此时动谳狱,只怕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算有虚报,也当适可而止。」

杨廷和摇摇头:「要查便一查到底,此风不可长。」

留下冷冷一句后,杨廷和离开。

……

……

其实都不用都察院去查,臧凤替白羊口守军虚报战功之事,经不起推敲。

首先弃关逃走这一项就是大罪。

随后宣大地方上便有御史上报,提及白羊关口被鞑靼人所毁,并且鞑靼人在天成卫人马杀到钱,已掠夺后撤走,其实并没有发生第二次战事,也就是说……所谓的克复白羊口一战,双方没有交兵,这也是为何边军在第二战中没有报己方折损的原因。

压根儿就没交手,也就不存在死者。

而白羊口关口被毁,乃实实在在发生的事,至於鞑靼人首级,仍旧是「杀良冒功」的老套路,就是追出去后随便找了个也不知是鞑靼还是大明牧民的部落,疯狂屠戮,借头颅一用……

本来边

境水草丰茂之地就分布有很多小部落,名义上依附大明,但经常被大明和鞑靼两边骑兵抢劫……

关口附近混口饭吃,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这些部落并不是胆子大,而是每年都会向明军和鞑靼人两方缴纳保护费,牧民们以为自己的安全有保障,结果却成了圈养的牛羊,任人予取予夺。

当然,要不是白羊口关口被毁,鞑靼人烧杀掳掠后扬长而去,边军罪过太大,谁都承担不起朝廷追责,急需功劳傍身,边军也不会杀掉这些会生蛋的母鸡,断了长期饭票。

於是就有了这么一出无过反而是功的闹剧,反正鞑靼人撤了,上报说是被我边军杀退,还有人头作证,应该没问题吧?

……

……

事情揭发出来后,朝野哗然。

朝堂上。

朱四显得灰头土脸,但他很清楚自己只是在杨廷和面前演戏罢了。

「杨阁老,是朕不查,未曾想回有此等事,以杨阁老的意见,应当如何处置虚报战功之人?」

朱四显得很谦逊,主动问询杨廷和弥补方案。

杨廷和本来很谨慎。

要不是皇帝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询问,他绝对不会站出来评价。

但现在皇帝恳切问他意见,他只得回道:「此事当交由刑部和都察院查问。」

意思是走司法程序,我作为内阁首辅,不好随便发表意见。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

朱四道:「朕也认同,不该助长此等歪风邪气,但如今宣大一线仍旧不太平,若是把……涉案之人拿回京师查问,应当以何人接替呢?」

皇帝都说此话了,摆明是要拿臧凤开刀。

但就算把臧凤换了,皇帝也会想方设法换个「自己人」过去,别是下一步就又要破格提拔唐寅吧?

杨廷和本不想趟浑水,让臧凤落个声名狼借,他的目的已然达到。

可见一个臧凤倒下了,皇帝还要栽培一个新的上去,杨廷和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杨廷和要保证的是,下一任宣大总督无论是谁,都不能说由小皇帝委命,而是应该由他控制……

本来这无可厚非。

但他却不知道,不知不觉就掉进朱浩为他预设的陷阱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掌上阅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