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2 / 2)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3055 字 1个月前

……

结束了早朝,耶律倍返回金光阁,不久之后,他又将韩延徽召了过来。

今日在朝堂上见到的耶律敏,让他感到陌生,也让他感到发冷,实话说他并不后悔安排了今早的刺杀行动,因为那是西征的一部分,而西征是恢复契丹霸业的一部分,恢复契丹霸业则是契丹强盛的必经之路,也是他的毕生志愿。

万事万物在这件事面前都应该自觉让步。

“敏儿方才的表现你也看见了,有什么想说的?”韩延徽赶到之后,耶律倍当头就问。

韩延徽在来的路上就想好了相关问题的说辞,他毫不犹豫道:“宰相大人表面的平静与威严,正好说明她心中实已出离愤怒,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此时宰相大人必已恨透了耶律德光。皇上,我们的计划实现了。”

韩延徽的话有道理,耶律倍也认同这个说法,他找韩延徽来,听他说这番话,不过是寻求一个心里安慰罢了,既然韩延徽认为事情圆满解决了,他也就不必再有多的杂念。

只是耶律倍没有注意到的是,在韩延徽回答问题的时候,低头的弧度稍微有些大了,他更没有看到韩延徽眼中闪过的一抹厉色,那绝不是一个纯臣该有的眼神。

“无论如何,敏儿受了委屈,朕还是该多多安慰才是,召她来见……不,还是朕亲自去看她要好一些……”耶律倍想到即将到来的西征,顿时觉得还应该把这件事处理得再好一些。

只是不等他成行,就有密碟司的人紧急求见。

密碟司,是耶律倍建立的与情报部门类似的机构。

密碟司紧急求见,耶律倍不得不暂缓去见耶律敏,传令让那人来见。

密碟司带来了一个让耶律倍万分震惊的消息。

“李从璟到了西楼?!”耶律倍今日总是有些怀疑自己耳朵,“何时到的?”

“两日前!”密碟司来人回答。

耶律倍脸色沉下来,半晌一言不发。

“李从璟不是在蜀地吗?怎会出现在西楼?他来西楼作甚么?”一系列疑问在耶律倍脑海中相继浮现,“莫非他得知了朕的西征谋划,来兴师问罪?还是说,他察觉到朕参与了扰乱蜀地的事情,来查明真相?”

良久之后,耶律倍问那个密碟司:“他以何种身份来的?”

“幽州使臣随行官吏的身份。”

耶律倍再度沉默下来,眼中闪动着复杂的光芒。他与李从璟的关系,可不单纯,无论是当初背着叛国的嫌疑,与李从璟携手对付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在李从璟的帮助下登上帝位,还是在耶律敏出走时拜托李从璟“照顾”,亦或是在李从璟出征蜀地时暗中捣乱,这份关系说是亦敌亦友也不为过,但却不止于此。

就在这时,密碟司的人犹豫了片刻,还是道:“昨日,北院宰相大人似乎见了李从璟……”

“什么?”耶律倍拍案而起,双目瞬间充血,“什么叫似乎?”

“臣还未查明……”

“那就赶快去查!”

“是……”

密碟司的人退下后,耶律倍重重坐回椅子上,眼神闪烁不停。

当耶律倍得知李从璟已到了西楼时,李从璟正和桃夭夭回到军情处据点。

“到底有什么不对?”目送耶律敏离开后,李从璟在沉思之下说了一句“不对”之后,就让桃夭夭将今早参与了救援耶律敏的人召集起来,这便与她一路往回赶,路上李从璟一言不发,桃夭夭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很多事都不对,但到底是哪里不对,还需要去发现。”李从璟脚步没停。

“那你召集今早当值的人手作甚?”桃夭夭又问。

“复盘!”李从璟沉声道。

接下来,李从璟详细询问了今早当值者事发的经过,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一再确认,并且要他们互相之间相互印证,以求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数个时辰后,军情处的人手尽数退下,李从璟坐在案桌后,对着桌上问话记录再度陷入沉思。不知何时,李从璟抬起头,桃夭夭见他眸子亮得厉害,便知他心中应该有谱了,遂问道:“有什么发现?”

“有三处疑点。”李从璟靠上扶背。

桃夭夭定眼看着他,等他继续说下去。

“其一,在西楼大街上刺杀宰相,刺客必然都是死士,能调集三名射雕手参与此事的人,也的确是用得起死士的人。”李从璟道。

“然后呢?”桃夭夭问。

“既然是死士,又怎会在临死之际说出主人的名字?”李从璟目光清澈,“况且以当时那名刺客的受伤情况,便是说出了雇主之名,也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既然如此,他何必这么做?”

桃夭夭点点头,“第二处疑点呢?”

“射雕手最后的反应有问题。”李从璟道。

“什么问题?”

“军情处的援军赶到后,射雕手二话没说就撤退,看似是行为果断,见事不可为便抽身而退,以免给人逮住,实则不然。”

“那他们该如何?”

“应该射杀靠近马车的同伴后再撤走。首先,这是避免被同伴出卖和泄露主人身份的保障手段;其次,从军情处援军现身到赶到马车旁,以射雕手的本事,完全可以做完这件事。”

“的确不合规矩。第三处疑点呢?”

“耶律倍西征在即,他知晓耶律德光很有可能在他西征时有异动,所以防范甚严,甚至在饶州埋伏了重兵。他如此防范耶律德光,却没有发现耶律德光在此时派遣了数名精锐杀手潜入西楼,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三名万中挑一的射雕手,那可是极为特殊且多半特征明显的一群人,你不觉得这太不合情理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