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1 / 2)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3383 字 1个月前

“将军,我等往哪里去?”林英过来请命。

郭威抬头,仅是一瞬间的沉吟,便果断道:“既然契丹军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南下去不了了,要脱身,就得反其道而行之!”

“将军的意思是?”

“此地南下至鸭渌府西京,与至契丹国都西楼,距离相差无几。”郭威想起李从璟对付契丹的全盘谋划,忽然笑了笑,“看来,这回我也要来一次,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

“传令,全军出西门,目标,契丹国都,西楼!”

……

当日夜,惠安县城大乱。

渤海军与渤海军战作一团。

第一支契丹军驰来时,县城已经四处起火,而他们面前的惠安县城,城门大开!

契丹军毫无阻碍杀进城中,惠安县城内的渤海军与渤海百姓,死伤无数。

然而当耶律敌鲁古抵达惠安时,君子都早已消失在夜幕中,不知去向。血流成河的惠安县城,竟然没有留下一具君子都将士的尸体。大怒的耶律敌鲁古,一刀削掉了身旁一脸谄媚笑容的惠安县令的脑袋。

在这个晚上,有一个被人称作虎哥的汉子,和他的兄弟细眉、麻五,一起战死在街巷。从他们身体里淌出的热血,染红了这片承载着他们的过往和梦想的土地。

第420章 数年之功见成效,渤海四战定大局(一)

李绍城、孟平带领八千百战军救援正州的第四日,一份十万火急的军报自前方递回,当时李从璟正在军营辕门处漫步沉思,因是信使的军报得以直接送到李从璟手中,在李从璟接过军报时,风尘仆仆的信使因劳累过度,当场吐血晕倒。

看过军报内容,李从璟当即返回帅帐,并且下令击鼓聚将。

正在帅帐中推演战局的莫离与王朴两人,见李从璟动作如此迅疾,俱都停下手上的事,来询问缘由。李从璟将军报递于二人,自己径直走到舆图前,手指在舆图上滑过,道:“李绍城等行军至丽城时,遭遇契丹军前来阻截,现正鏖战于通水河谷一带。”

莫离、王朴两人一起看过军报,抬头道:“李绍城先是发现契丹五千骑军,两者在丽城交战一场,正得胜欲追击之际,契丹援军赶到,李绍城遂果断下令大军撤出战场,退往通水河谷据守。半日之内,赶到通水河谷的契丹步骑,达到两万之多,李绍城随即指挥大军应战。因通水河谷地势较为狭长,且不说万人军队根本无法展开,一次交锋都不可能超过两千人,亏得李绍城反应迅捷、应对周全,大军现在局势虽然紧急,却还能稳得住。”

王朴手抚下颚沉吟道:“如是看来,正州危急,耶律阿保机已料到我等会去支援,所以遣军在半路截击。”

“不是截击。”李从璟望着悬挂的巨大舆图,目光因为思考而愈发深邃,“是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莫离打开折扇,微微一笑,“在与前梁的战争中,围点打援是百战军惯用手法,早已烂熟。只不过耶律阿保机这回的战法,与单纯的围点打援,又有些差别。”

“有什么差别?”王朴问。

“他不仅要打援,而且连正州也要拿下。”李从璟说道,从舆图前离开,在帅案中坐下来,“而丽城,就是耶律阿保机选定的绝佳战场,李绍城先前遇到的那五千人,则是耶律阿保机下给我们的饵。若非斥候发现契丹援军及时,若非李绍城这场战斗指挥得无可挑剔,大军能迅速脱离战场,退往地势狭长、对我军有利的通水河谷布防,此时我们接到的,就不是两军鏖战于通水河谷的消息,而是李绍城在丽城兵败的噩耗。”

这其中的凶险,只要一着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王朴因是感叹道:“李副帅,真将才也!”

莫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侧身问李从璟,“那么李哥儿准备何以应对?”

“通水河谷之战,已经退无可退。于我等而言,正州必须救,正州要救,就得打通支援正州的通道;于耶律阿保机而言,正州必须要攻克,正州攻克,才能进军西京。由此,眼下这场大战此阶段的焦点,就在通水河谷。”李从璟说道。

莫离点了点头,“在通水河谷与契丹军作战,于我军而言,已是眼前兵力劣势情况下,出人意料的良好之局,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通水河谷地势狭长,双方一次投入的兵力都不会多,变相缩小了兵力差距;其二,通水河谷位在西京与正州之间,正好我等调兵遣将,如此既能决胜沙场,也能免去耶律阿保机趁西京空虚时偷袭之忧。”

王朴寻思片刻,补充道:“要保证通水河谷之战顺利进行,无后顾之忧,还需要处理两个事情。一是恒州战事,二是西京局势,前者不能败,后者要保持稳定。”

李从璟微微颔首,道:“恒州战事我自有安排,至于西京诸事,还得依靠李四平多出些力。”说完这话的时候,军中诸将陆续聚集到帅帐,李从璟安排人去通知李四平,这便给诸将讲解眼前形势,下达征战指令。

留驻西京的驻军,有确保后方的重责,是以幽州军必须分出一部留守,此任李从璟交给了卢龙军,万余百战军则汇合万余渤海军,由他亲自率领,开赴通水河谷,参与此番大战。

在布局这场会战时,李从璟自然而然想起君子都。军议结束之后,李从璟再度询问了桃夭夭君子都目前的处境,依旧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上一份有关君子都的消息,还是君子都正在双通、伊台、九阳之间转战。军情处虽然精锐,但毕竟君子都与西京相距太远,两者之间不仅有关山阻隔,更有契丹军横亘其中,这就让消息的传递变得极为艰难。

李四平在得到李从璟通知后,很快从城中赶到军营,在帅帐求见了李从璟。

大唐是渤海的宗主国,李存勖入主中原后,渤海国也曾遣使前去朝贡,在军政之事上,尤其是眼下与契丹的战事上,“大唐特使”拥有的威势,要比常人想象的要高得多。但幽州军毕竟是客军,李从璟这个“自命”的使臣,可没有半分敢大意的想法。

出于对天朝上国的本能敬畏,渤海国大部分官吏、百姓,对大唐的印象,都还停留在那个中国拥有“天可汗”的年代。加之幽州军进入渤海之后,取得过一些战果,虽然眼下局势不明朗,但至少也不恶劣,西京的渤海官员,对大唐的敬畏和信任,大多超过了对新兴强国契丹的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李四平镇守西京,正常情况下西京不会有什么乱子。

李从璟与李四平座谈时,将大军征战的行动如实告之,也将自身对西京的要求和盘托出,李四平很坚决的保证,西京在粮草、医药、民夫等各项后勤补给上,绝对不会拖后腿。

说完这些,李从璟又询问了大明安在上京的情况,尤其对大明安招募新军的事情,着重作了了解。李四平的回答让李从璟大体满意,大明安在上京主持的各项事务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也意味着,局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李四平也提到,大明安的处境并非全部称心如意,在他为渤海国存亡努力的过程中,无论是招募新军还是其它,都不可避免需要揽权。

随着大明安权势日益加重,掌控的力量越来越大,是非、政敌无疑也愈来愈多。而这些,并不会因为他是渤海国王子,或者是因为他现在的所为,是为渤海之存亡而又什么不同。

对此,李从璟并无什么特别看法。

大军准备完成之后,李从璟随即领军出发,增援通水河谷。

第421章 数年之功见成效,渤海四战定大局(二)

天空依旧阴沉得紧,万里连云,似乎又在酝酿一场大风雪。青山矗立,头顶的天空触手可及,又好似遥不可及。

无波无澜的巨大帘幕下,枪戟如林。

通水河谷地形狭长,本就不大的河流进入枯水期,早已干涸,河床两侧山势起伏,如猛虎伏卧。

铁甲如海,军阵若带,代替河水充斥在河谷中间。旌旗在军阵上方迎风飒飒。两座望不到尽头的军阵,如同两条相对奔涌的河流冲撞在一起,相交处波涛如怒,浪花飞溅,巨浪一波接一波,前赴后继,推波助澜。

河谷一端的高地上,沉寂的大燾如同将士肃穆的脸,百战军副帅李绍城扶刀立在大燾下,锋利如电的眼神注视着河谷。在他眼中,河谷中的军阵分为区别明显的两部,黑袍黑甲的百战军,与白衣契丹军。只不过在黑白相交之地,多了一抹极为惹眼的红色——那是黑白相斗的结果,代表着无数将士的生命。

“传令丁茂,率部向前,将孟平将军换下来!”李绍城将战场局势尽收眼底,出声命令道。

河谷的这场战斗,战至如今,已历数日,然却胜负未分,契丹军人多势众,百战军战力强悍,受限于地形,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时只得默契采用车轮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