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东补西补的结果就是,冒出来的洞越来越多。只是补掉一些露出比较大洞的洞口。
而皇帝能怎么办呢?手下帮他修补的洞,永远是这样的。他本人也没有这个才干去把洞修补掉,所以也只能如此。
所以他这次觉得做更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外包,反正他相信钱汝君这边工匠不会有问题。
钱汝君本人的信心,倒是没有皇帝这么多,因为钱汝君的疑心病,比皇帝还多多了。
但是这件事,只要想要拜托别人做,透漏出去做法,也没有办法。
其实打铁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去除杂质,钱汝君知道,就算皇帝想要出铁料给她,金麦城这边也得先把铁料杂质去过一遍。
钱汝君知道,反正皇帝不会亏本,所以钱汝君讨价还价的时候,很是心安理得。
其实这时候,大汉皇帝还想不到质量的问题。
他只想,尽快的把马匹的脚上这块东西搞定。当马匹都装上马蹄铁,而且有足够数量的马匹之后,皇帝刘恒出征也在眼前了。
现阶段,皇帝对后补人选,已经经过很好的皇帝训练,即使皇帝短时间不在家,皇太子监国也完全不是问题。
问题只在于北方战场的胜败。
对皇帝刘恒来说,既然御驾亲征,就没有失败回来的道理,所以他的准备一直都很充足。
在一起,北征匈奴的事情,他连想都不敢想,但是他得到钱汝君的支援之后,这样的事情,在他的心中一直跌宕起伏着。
每一个皇帝都有开疆拓土的愿望,但是能把愿望变成实实在在的事情去做,那就很难得。
皇帝刘恒的脑子一直很清楚。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国家的财政状况,一直都保持在很好的地步。
国内需要注意的,大概就他那几个兄弟。但是他那几个兄弟,现在都还没有成为气候。
其中最有可能造反的吴王,要举起反旗,最不可能的时间,反而是大军北伐的时候,因为如此一来,他就会失去正当性。
功勋大臣不会承认他的皇帝对位置。
等于他站在功勋大臣的对立面了。
文官要掌握住朝廷势力,往往是国家发展的后面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以功勋大臣为主。
至少在这个时候,功勋大臣有左右皇位的力量。
没有人知道,皇帝刘恒,利用手上新到手的这笔钱,不但养了一些人替他体察民勤,更让很多人出关去了解匈奴的动向。
这一切,都是钱汝君跟他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以往,皇帝不是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但是知道钱汝君不但点出来,还送了很多钱给他,他才能够做到这点。
钱汝君倒是没有特地去培养什么间谍,但是她生意做的大,她做生意的地方,就自然成为她消息的来源。
而且她做的生意,很多都是用人的单位。
钱汝君一开始,想要解决,人力过剩的问题。但是把这些人解决以后,她才发现,大汉不是人力过剩,反而是人力不足的地方。只是他们对土地的利用度太低了。
因为这个时代的工具太过落后。
所以钱汝君拿出好几样东西出来。
她知道,这个时代,只要看到好东西就会模仿出去,也不用教,只要真正是好东西,就会有人仿造。
至于版权?呵呵,他们觉得他们肯用你的东西,那是你的光荣。
谁叫你光明正大的拿出来呢!
即使报到官府,官府也不管,盗用别人的智慧产权这种罪名,他们听都没有听过。
皇帝前身是代国国王,是北方戍守的诸侯之一,对于北方战场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他脱离了代国,但是他的灵魂还是记得北方的苦寒,还有匈奴的残忍霸道。
以前,在他的判断里,不要说匈奴本族人,就算是其他的游牧民族,大汉人面对的时候,还是有所不足。
不要所北方生活模式所带来的悍勇,马匹上的活动,对大汉人来说,就是最不可解的问题。
只有拥有足够的马,还有足够的马上勇士,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对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大汉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很会生。如果没有阻止,没有疫病、饥荒带来的死亡,只要五十年,人口就能够增加七倍。
大汉人需要更多的土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身为皇帝,他甚至很想让大汉人充满匈奴的土地。
钱汝君说过,这不是不能办到的事情,只要解决水源问题,更本不需要逐水草而居。
事实上,大汉对土地可以住十亿人都没有问题。
基本上,钱汝君这样说的时候,皇帝本身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回想钱汝君说过的话,却又让他热血沸腾。
可惜,大汉浪费了五十年。
如果钱汝君早点出现,那他就有足够的人,可以杀出去。
现在,能养活多出来的人口的地方,其实也就是新作物普及到地方。
但是农具还没有办法普及下去的结果,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只达到三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