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2 / 2)

大汉女学堂 金佶 2101 字 1个月前

淳于意点头说道:“这些学生可以了,至少出去医不死人,八成可以救活。”

虽然说这话好像在骂人,但是对淳于意来说,这已经是极度的赞誉了。

要知道这时候中医医疗还在发展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每时每刻,淳于意的医学典籍都还在修正之中,没有最后定论。

甚至连个简单的伤寒,对当代的大夫来说,都还是神秘莫测。

后世人都知道,很多疾病,最开始的征兆都是感冒,所以伤寒后续的变化,是极为繁复的。

即使是淳于意,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所有的伤寒原因,整理出来。

估计,整理出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都没有办法说得明白。有哪些东西会引发伤寒。

中医常说,西医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对大部分的大汉大夫来说,也是一样的。

拥有调理身体的能力的,都是道行比较高深的大夫。不要以为大汉所有大夫都是读通典籍,有很多医学方面的学问。

许多大夫,只是会治些家传的病,其本身就认得几个字,会写些草药的名字。有些更是家传的手艺,不识字,只能通过一些长相,知道药材,不弄错就不错了。

每年有钱看大夫,被大夫误而死的病患,在大汉不知道有多少。

比较好的是,在大汉,即使是误医医死,人们一般也怀疑不到大夫的身上来。

在调理身体方面,钱汝君的学生们,还在摸索阶段,其实也还不太清楚。以后他们大概没什么实作的空间,除非钱汝君专门画分出一组人马,专门研究医学,要不然,想要进一步,对大部分学堂学生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淳于意决定适可而止,能看病治人就可以了。没有要求学堂学生进一步发展。

同时,他也觉得很可惜,要是这些学生,能投入医疗事业,将让大汉人口暴增。

要知道,大汉生的孩子极多,一个人生个十来个都是正常的,但能活下来的却很少,可能仅仅只有一个。

孩子死了就生,几乎是这个时代妇女的命运。幸好,当生孩子生出经验来以后,顺产的情形也比较普遍了。

都还没有办法明确出它的原因。伤寒死亡的人仍然占大多数。

淳于意面对的疾病也有近三层,他所不认识的。必须用猜测的方法来医治。

所以即使是淳于意。能治好的病人也不过是九成。剩下一成的病人也能也只能缓解他的病情,还是得靠病人的自愈能力。

要知道这已经是大汉顶尖的水平了。

至于一般的大夫的水平能达到什么地步就可想而知。

“真的够了吗?”

钱汝君还是很担心。在她的印象中,一个医学院的学生要成材,必须经过七年的学习和实习。在这七年里,他们的课业比普通学生要重。所以出社会以后,他们的收入也会比一般人都高。

她知道她的学生是天才,但他们才学半年的时间啊?

印象中,能进医学院的高材生,智商貌似也不低啊!

要知道学生的医疗水准关系的是她未来的生命。还有她未来征服地方的能力。

她虽然不太会生病,但不保障会有强大的病菌突破防护让她生病。而且她也会受伤啊!虽然她的自我防御能力强大,让她看起来好像不会受伤……但这种防御能力,不能防止她遇到落石坍方能够躲开。

她相信,这个时代还是有土石流的。

土石流的发生,本来就是正常现象。被认为构成灾害,是因为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损害。

只能自然现象,超过自然的负荷,这种自然灾害就会发生。

至于医疗征服,钱汝君是从历史学来的。

西方能这么做,来自东方的钱汝君也能东施效颦,学一下,说不定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钱汝君知道,当个人能力弱的时候,人们只会想从你身上掠夺好处,不会有任何善意的回应。

但当一个人遇到强大的人的时候,强大的人偏偏带着面包,分给你吃,这时候,你就会感恩载德。

依据钱汝君曾经的记忆,天主教就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发达,最后才能够传教成功。当时西方的医疗技术,对于人能见得到的病,治疗特别有力。相对起来,没有统一标准,加上家传制、师徒制的学习,让真正的医术,不能大规模传播出去。

而当时在西方,学校已经成立,并且有医学的教学。

学校,能比师徒制、家传制把技术传给更多的人,而足够多的可以彼此研究的人,构成了学术的出现。

在她曾经生活的这块土地。不管是北部、南部、东部、中部,都有同样的例子可以证明。一手拿刀,一手拿医书的方案,是有效的。而思想的传播,更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和认可。

成功的医生莫不是顶尖的高手。

所以钱汝君未来的计划里面,领着大批的医疗团队到达一片陌生的土地,得到众人的膜拜,甚至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在不同的地方成立一希腊的模范城市。

她也想成为东方的亚历山大。

在一定距离成立一个中国文化传播的地方。

在儒家文化还没有统治这块土地的时候,让思想还非常蓬勃,在撞击的时候,文化能传播出去,并且产生激荡。

把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感觉就很有挑战性。

钱汝君发现,能力愈大,她的心也变得愈大。总是超出她的能力,又好像不是不能去实行。

而且钱汝君很好奇,如果她改变了世界的文化。那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